YeelinChan

一个不喜欢条条框框的中文系大毕业生你,还是我的梦

读书散记1

AJ说,读小说需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。我们在20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40岁的时候不一定产生共鸣,反之亦然。书本如此,生活亦如此。

小学的时候妈妈给我定了《我们爱科学》,自此之后,直到现在我对未解之谜之类的东西还是非常感兴趣。初中,我迷恋带有漂亮人物图的言情小说和恐怖故事。到了高中,我真真正正地开始读“书”(这里的书指的是没有图画的,有一定厚度的,文学性强一点,专业一点的。)。高中的我,并没有离开属于我年龄的感情,我钟情于辛夷坞的系列作品。如果归类的话,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80后青春文学,而的确,按人物年龄背景来估算,就是我们现在社会上青壮年这一代人。那时候,不惜利用上课时间也要将小说全部读完,只有打开了第一页有没办法放下。真的很好看,那时候我是这样觉得的。同时,班上也有几个喜爱她作品的同学,因此,我们经常会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聊,聊聊它的情节,聊聊它的写法......

可是,就在我迈入大学真真正正地谈恋爱后才发现,有些真的很理想,有些真的很残酷。残酷的是,原来,那些伤、那些痛,从来都不是骗人的。我也会因为对方的无心的一句话而伤心很久,我原来我会因为他哭整整一晚,直到哭累了,累得睡着。我会因为异地而辗转不安,即便只是一个在淼城,一个在花城。最令我惊讶的是,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会给自己做面具,戴面具,没想到,我国庆的时候竟然表现得让我妈以为我失恋了,而在6号又像复活了一样。(他国庆回家了,6号回广州的,那天终于见了一面。)是的,我们都逃不过。只是,似乎并没有像小说写得那么具有戏剧性。

在我个人看来,辛夷坞的整个系列下来,5.6个任务的结局都比较真实,不会太过于“王子与公主”。例如《我在回忆里等你》结尾,司徒玦没有因为姚起云车祸后陷入昏迷而留下来,经历过众多磨难的女主,遵循了她的人生轨迹,依照了这磨难而造就的性格,转身离去。而姚起云的结局,虽然在这一部中只交代了他昏迷不醒。但作者在另外一部中通过司徒玦和吴迟的结婚,暗示性的告诉了我们,起云最后没能和司徒玦在一起,再通过司徒玦接手了家里的生意,可以看出,起云很大可能已经离去或者说是再无醒来的可能。

综上,在我个人看来,这样的设置使人物的真实感倍增。

下面该讲讲它理想的地方了。我觉得这个理想主要体现在作者情节安排上,矛盾设计上,不够严谨过分追求起伏感。为吸引眼球不惜牺牲合理的逻辑。这在《山月不知心底事》中尤为突出。《山月》的故事总体基调就是悲和遗憾,非常的惨,非常的催人泪下,甚至会让人对角色心生爱怜。但是从书的中后部分开始,就给我一种进入了美剧狗血任务情感纠缠中的感觉,强行拉起人物和人物件的情感线,此外,大量加入豪门复仇剧元素,明明已经到此结束,非要兴起一个蹩脚的叔嫂恋。并且转折突兀,让人难以接受。

 

 

评论